咨詢電話:020-23376166
免費咨詢:400-008-7712
在線時間:9:00~18:00
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,而是種全身運動,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、調(diào)整步伐??刂乒?jié)奏,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,脈搏盡量不要超過120次/分鐘,背部肩沉背挺,用腹部深呼吸,全腳掌觸地,從腳跟到腳尖位移,什么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(jié)奏去走,不要時快時慢,時跑時停,盡量保持勻速。
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,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,有個適應的過程,5-10分鐘后才加快步伐,行走中從安全角度出發(fā),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,一般為2-3米,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時,如系鞋帶、脫衣服、喝水等等,暫停隊員與前進隊員就不會互相影響,一般情況下,暫停隊員靠右邊停留,前進隊員從左邊跨過,與迎面而來的其他隊伍相遇時,也是按我右他左,禮貌相讓通過,暫停人員與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鐘或者200米以內(nèi),夜晚必須在5分鐘或者20米以內(nèi)。
在行走中,要養(yǎng)成個良好習慣,集中精力行走,不要邊走邊笑,打鬧嬉戲,更不能大聲歌唱,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,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。
行走重心在上坡時,應在腳掌前部,身體稍向前傾,下坡時重心放在后腳掌,同時降低重心,身體稍微下垂,無論上坡下坡,對于坡度較大的坡跡,應走“之”字形,盡量避免直線上下,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走法,上下坡時,手部攀拉的石塊、樹枝、藤條,一定要用手試拉,看看是否能夠受力,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動作。經(jīng)常有隊員因為拉的是枯萎腐爛樹枝、藤條,跌倒受傷,導致意外。
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,一般是長短結(jié)合,短多長少。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鐘以內(nèi),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,以站著休息為主,調(diào)整呼吸。長時間休息以每60-90分鐘一次為好,休息時間為15-20分鐘,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,先站著調(diào)整呼吸2-3分鐘,才能坐下,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,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,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、腰部、肩部等肌肉,也可以躺下,抬高腿部,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回流心臟。
謹記: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,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。要采取主動、積極的休息原則,定量按時放松,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。
徒步行走時,應帶足飲用水,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,根據(jù)天氣情況去增減,寧多勿少。如果途中溪流、湖塘、溝河有水補給,一定要先觀察水源污染情況,是否有無人畜活動、是否有動物尸體倒于水旁,有無糞便、毛蟲污染,是否發(fā)黑發(fā)臭,根據(jù)觀察到的情況,采取沉淀、過濾、離析等方法處理后才飲用。
一般情況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,等過3-5分鐘后,嘴唇不發(fā)麻發(fā)癢、無臭無味才飲用。野外補充的水,有條件的話最好煮沸五分鐘再飲用。
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,喝水也是主動的,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。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,太口渴了可以縮短喝水的時間,增多幾次喝水次數(shù),一次喝水太多,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,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。
一般的徒步等戶外運動消耗水份的補充方式最好是250CC/15min為好。正常的徒步時間里排尿也應該是4小時/次,可以通過觀察排解的尿液顏色,了解自己體內(nèi)水分脫失癥狀。尿液呈深黃色,微感口渴,脈搏速度正常為輕微脫水癥狀,尿液呈暗黃色,口內(nèi)黏膜干燥,口渴,脈搏速度加快但弱為中度脫水癥狀,重度脫水癥狀為無尿液,臉色皮膚蒼白,呼吸急促,口渴昏睡,脈搏快而無力很弱。
下面舉出幾個徒步步法以提升徒步能力:
龜步
在長途行走過程中,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。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,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(fā)力,這畢竟是有限的。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,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。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會有很大的影響。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,它們對持久戰(zhàn)是相當有辦法的。
吹氣
跟著就是要調(diào)節(jié)我們的呼吸了,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(jié)奏的狀態(tài)。令肌肉持續(xù)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,再加上平穩(wěn)均勻的呼吸。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。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~三步就換氣一次。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,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,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。但要注意,不要太過強求,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。調(diào)勻呼吸是保持體內(nèi)能源的好方法。
利用肌肉
要使走路變成有節(jié)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,上下坡時,也要隨著這種節(jié)奏盡量利用肌肉的運動,盡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(jié)的負擔。尤其是在下坡時,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,這是要善于利用雙腳,使其可發(fā)揮立刻停止的作用。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后骨骼和關節(jié)有不良影響的話,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。
休息補充
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,以及適時補充能源。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后,要適當?shù)匦菹⑵獭P菹r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(zhuǎn)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分,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,以求快些恢復體力。并可松開鞋帶,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,千萬不要脫下鞋子。因在長途行走中,雙腳會稍微發(fā)脹,中途休息脫鞋,下段路只會使你苦不堪言。
迷路找不到路,GPS也幫不到你,問路技巧要掌握好:
首先,要選擇要問的對象,在城市里盡可能問警察、協(xié)管員或者街道辦的大娘什么的,這樣的當?shù)厝藭Ξ數(shù)厍闆r比較了解。但城市建設發(fā)展快,經(jīng)常有些老年人的信息會滯后,這點要注意,戶外時野外有時可供選擇的問路人不多,總體上感覺中年以上的人群更可靠。
其次:你的言行舉止很重要,要讓人有信任感,不要一出現(xiàn)一張嘴就讓人感覺象網(wǎng)上逃犯。有一次我們向兩位初中女孩子問路,而且這兩位女孩子還給我們帶了一個多小時的路,但仍然不讓我們給她倆拍照,也不告訴我們她們的地址,說,”誰知道你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呢“急得一個同伴把身份證都掏出來了,幸好我們還有十幾個人呢。
第三:一定要尊重別人,我們也不用談什么有禮貌了,你如果是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尊重別人的話,自然會對人間謙遜有加的。其實這也體現(xiàn)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(yǎng)。尊重別人的話,請你走過去,先真誠的向人問聲好,再說明你要去的地方。當你問完了,不管對方所言是不是對你有幫助,也請你說聲謝謝,并向人道別。
第四:問路時最好也能把要去的地方的建筑或地形特點也說出來,有些人不知道街道名稱,但是一些標志性建筑卻耳熟能詳。如果你沒去過那些地方,最好也問下那里有什么標志?大體多遠。
第五:最好多問幾個人,因為每個人對距離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不同,可以走一段路再問個人,最好不要在已經(jīng)問清楚的情況下在剛問過的人的視線下再問另一個人,會讓前者覺得不舒服。
第六:根據(jù)對方說的話,如果對方說當?shù)卦挼脑?,你也可說當?shù)胤窖浴H绻懵牪欢?,那就說普通話。 |